第499章 胜利、战后(2 / 2)

加入书签

捷报如春风般席卷渤海郡、全军上下一片欢腾,徐文龙望着猎猎战旗豪情满怀,当即下令在营寨摆下庆功宴、篝火映照着将士们的笑颜,烤肉香气与酒香交织,胜利的喜悦在夜空中弥漫。

欢庆之余,徐文龙却陷入深思、版图扩张带来的不仅是荣耀,更有治理新领土的难题、次日清晨,他便召集谋士将领齐聚中军大帐共商大计。

“新收复之地资源丰饶,却民生凋敝。”一位谋士率先建言,“唯有安抚百姓、恢复生产,方能稳固根基。”

徐文龙颔首赞同:“先生此言极是、我们不仅要让百姓温饱,更要让他们扎根于此,将这里建成真正的家园。”

“军事防御亦不可懈怠。”陈岳起身提醒“沙俄虽遭到重创、难保不会卷土重来,需在战略要地修筑堡垒、布防设卡。”

徐文龙沉思道:“防御固然重要,但被动防守绝非长久之计。我们要善用地理优势,转守为攻。”

经过讨论众人达成共识、徐文龙即刻部署一部分士兵修筑防御工事,一部分协助百姓重建家园,同时对西伯利亚地区部落洽谈合作,就在各项工作紧锣密鼓开展时,徐世鸣传来指令、准备在黑龙江与结雅河一带设立重工业中心。

在黑龙江与结雅河一带设立重工业、这片规划区域广袤逾两百公里,不仅将以往渤海城外零散的工业布局整合升级,更旨在彻底改变渤海郡依赖内地的货币、工业体系残缺的局面,推动区域经济全面发展。

同时徐世鸣给詹姆斯、以及武汉张家、付家,还有金陵城徐家、动员各方力量大规模吸纳逃荒百姓迁居渤海郡,并积极招商引资,计划引入外国先进技术设备,为本地工业注入新动能。

仅仅用了一年时间、黑龙江与结雅河沿岸崛起一座规模宏大的重工业中心,机器轰鸣声打破了昔日的战火阴霾,徐世鸣亲自擘画建设蓝图,优厚的待遇与发展前景吸引了各地能工巧匠、有志青年纷至沓来、炼铁厂内的熔炉火光熊熊,优质钢材如流水般产出、机械厂中在外国工程师的指导下、机床有序排列,工人们熟练操作设备制造出各类的机械。

为确保重工业中心持续发展,徐世鸣安排儿子徐文龙组建技术研发部门,以高薪诚聘国内外技术人才,鼓励创新突破在团队协作下,一系列新技术、新工艺应运而生,大幅提升生产效率、降低成本。

积极的与内地商业团体展开深度合作,构建稳定的原材料供应与产品销售网络,使得渤海郡的工业产品畅销全国,对洋货形成了冲击。', '。')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